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伤感散文诗 > 正文

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”

来源: 免费文学站 时间:2021-06-30

原创 小侠  在词语里诞生  

 

一座高峻的山里,庞大而逼仄的人群,如蚁排衙般布陈在不同的层级。待在某一个层级上的人,往下看,就是如来佛看孙悟空,怎么上蹿下跳也逃不出那不用圆睁就清清楚楚的法眼;往上看,就是怎么眺望也“山外青山”的世界,影影绰绰,怎么想象也难见其实。

 

“学”就变得很重要。

 

“学”是《论语》所有内容的基点,从这里出发,一切才有可能。

 

“学然后知不足”是一个重要界碑,但不足,也会是下一段路上很尖硬的绊脚石。

 

向内探察,知不足在哪里,应该不会盲目地夜郎自大,浅薄地以轻易发现别人的缺点和局限为自己的智慧。

 

  知“不足”就是面对了自己“外面或里面”的、“摆着解决不了的问题”。

 

  “学而时习之”,是不是孔子造来、以挪开这“解决不了的问题”的铁锨?这话说起来简单,可是要真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落实,“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”,擦出自己皮肉的疼痛,迸出铁杵互碰时的火星来,当是一番煎熬的过程吧。

 

    没经这过程时,会不会觉得艰难,望而生畏?真踏上了,慢悠悠踩实了走,像初中生的每日功课般,是什么样呢?

 

张新颖老师有篇短文,《如果可能我愿意是个随笔作家》,谈他写随笔的初衷:

“我有那么多的不足,我得通过一点一点地写,探触限制我的边界在哪里;我得通过一次一次地探触,试着加把劲,把这个边界往外推,能推出一点点,就扩大了一点点。”

 

“读者多喜欢游刃有余的文章,但对于我这样一个自私的作者来说,我更看重写作中的捉襟见肘,这是重要的提示,清楚地标出了自己这方面那方面——知识的、情感的、想象的、表达的,等等——的欠缺。我常常把自己推到这样窘迫的境地。这样才可能——虽然也不是一定就能够———把自己慢慢变得丰富一点、宽裕一点、从容一点。当然,有时候也不免虚荣,会用文字掩饰自己的窘迫,即便这个时候,心里还是清楚的。”

 

这是他文字的“修辞立其诚”。他相信:“这个诚,会让自己大大受益。”

 

读完感觉,这个一点一点的工夫,又好像很享受。当真是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”!

 

梁漱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做讲演时说:“学问之进,不独见解有进境,逐有修正,逐有锻炼,而心思头脑亦锻炼得精密了,心气态度亦锻炼得谦虚了。而每度态度头脑之锻炼又皆还而于其见解之长进有至大关系。”

 

“时习”就是“把自己慢慢变得丰富一点、宽裕一点、从容一点”,也是“逐有修正,逐有锻炼”,然后,自然而然就来了“悦”。领略过精神充盈、灵魂欢喜的人,会知道这时刻有多好,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”不能表达出一二。

 

虽然,“盖学至于高明之域,诚不能不赖有高明之资。”在人群的层级上,有些阶可以靠努力爬上去,有些绝对是天梯,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地向往下罢了。但是,从山脚下爬到半山腰,也是有了见识半山腰风光的时机了。不能“适千里”就“适百里”,比“莽苍”时有进,时间就没虚耗不是吗?

 

有时候,人以静养;有时候,人以practise养。不断地尝试着去“适”,就有东西在扩大,有东西在缩小。心力贯注于事的情势下,“再无什么事纠缠你,使你困于碎屑,使你犹豫忧闷,你自然而然,从内里生出力量来。”

 

梁漱溟在1948年写给儿子的信里,将自己的经验谆谆教诲,“学而时习”时,要“此时只见问题,不见其他,专心致志,坐卧不离。”还将自己的步法细细道来,“精神有所归,生活有重心,一根脊梁竖立起来,两脚踏在地上,眼光放远,而起脚不妨自近处起脚,胸怀胆量放大,而做事亦不忽略碎细,心里绝不焦急。但心思亦不旁骛”。于是,他目力真切所及了——“于是在学习上自然滴滴归根,一切见闻知识都归到这里,不知不觉系统化、深邃化。” 

   

这是“学”之上景。

癫痫治疗哪里好
癫痫能治好
癫痫病药贵吗

热门栏目